解读易经(第十五卦)——谦卦 十五、谦卦 谦,卦名。本卦是异卦梧叠(艮下坤上)。本卦内卦为艮,艮为山;外卦为坤,坤为地。谦这一卦是六十四卦当中唯一一个六条爻全是吉祥的卦。它的卦象是地山谦,上面是地、下面是山。山本来是高出地面的,但现在却居在地面以下了,这就是谦虚的表现。谦卦唯一的一根阳爻是九三爻,九三爻居在 起名改名 47 1970-01-01
解读易经(第二十六卦)——大畜卦 二十六、大畜卦 大畜卦为易经第二十六卦,本卦是异卦相叠(乾下艮上)。内卦为乾,乾为天,外卦为艮,艮为山。太阳光照耀山中,像国家养贤,光耀朝廷,贤人养德,津润本身。所以卦名曰大畜。 大畜卦指的是有大的收获、大的积蓄。这个卦象是山天大畜,上面是山、下面是天,天包含在山当中。一般是天 起名改名 49 1970-01-01
解读易经(第五十八卦)——兑卦 五十八、兑卦兑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八卦。可以说兑卦是易经中唯一谈论喜悦的卦,虽然易经的作者在蒙卦中已申述了“发蒙”和治理社会除了利用“刑人”之外还必须“用说(悦)”这一观点,但是拿出来作为专题讨论“用说”的,只有这一篇。噬嗑和兑两卦,乃是蒙卦“利用刑人”和“用说”观点的扩 起名改名 54 1970-01-01
解读易经(第四十二卦)——益卦 四十二、益卦益卦是《易经》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二卦。风雷益(益卦)损上益下。这个卦是异卦(下震上巽)相叠,巽为风;震为雷。风雷激荡,其势愈强,雷愈响,风雷相助互长,交相助益。此卦与损卦相反,它是损上以益下,后者是损下以益上,二卦阐述的是损益的原则。42.1益:利有攸往。利涉大川。 起名改名 50 1970-01-01
解读易经(第三十五卦)——晋卦 三十五、晋卦晋卦是易经下经的第五卦,总的第三十五卦,本卦为异卦相叠(坤下离上)。上卦为离,离为日;下卦为坤,坤为地。太阳照大地,万物欣欣向荣;君子沐德业,品行天天向上。所以卦名曰晋。晋是继大壮卦进一步阐明如何用“壮”的道理。“昼夜三接”这是壮,也是阴阳调和的举动。上卦离为刚为明 起名改名 55 1970-01-01
解读易经(第二十二卦)——贲卦 二十二、贲卦 “贲(ì)”,文饰的意思。贲卦由噬嗑卦发展而来。《序卦传》说:“嗑者合也,物不可以苟合而已,故受之以贲,贲者饰也。”噬嗑通过明罚敕法来整合社会,侧重于以刑狱禁暴,这种整合缺少精神文明的联系,只能称之为“苟合”,即建立在强制基础上的委曲苟且的整合。所以应该继之以贲, 起名改名 50 1970-01-01
解读易经(第五十九卦)——涣卦 五十九、涣卦涣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59卦。风水涣(涣卦)拯救涣散,属下下卦。这个卦是异卦(下坎上巽)相叠。风在水上行,推波助澜,四方流溢。涣,水流流散之意。象征组织和人心涣散,必用积极的手段和方法克服,战胜弊端,挽救涣散,转危为安。59.1 涣:亨,王假有庙。利涉大川。利贞。 起名改名 40 1970-01-01
解读易经(第二十四卦)——复卦 二十四、复卦 复卦是易经中的第二十四卦,本卦为异卦相叠(震下坤上)。复卦外卦为坤,坤为阴为顺,内卦为震,震为阳为动。内阳外阴,循序运动,往返无穷,所以卦名曰复。 复卦一阳在下,五阴在上,由剥卦发展而来,体现了剥极必复的自然规律。《序卦传》说:“物不可以终尽,剥穷上反下,故受之以 起名改名 63 1970-01-01
解读易经(第二十卦)——观卦 二十、观卦观卦是易经的第二十卦,这个卦象和临卦正好是颠倒的,它上面是风、下面是地,风行地上,风地观。“观”字意思是观察,繁体字写作“观”,《说文解字》上说是“谛视也,从见,雚声”,“雚”表示声音,“见”表示含义,是个形声字。这个“观”字尤其重要,它具有方法论的意义。“观”指各种 起名改名 53 1970-01-01
解读易经(第二十七卦)——颐卦 二十七、颐卦 颐卦是《易经》中的第二十七卦,本卦为异卦相叠(震下艮上)。上卦为艮,艮为山,下卦为震,震为雷,雷出山中,恰是春暖之际,天地养育万物之时。在《易卦》看来正喻圣人依时养贤育民,贤人修德养身。所以卦名曰颐。 “颐”,颐养。颐卦的卦形如同人的口腔,上下两个阳爻像是张开的口 起名改名 45 1970-01-01